文章摘要
刘峰,朱海涛,范新成,靳明萍,杨丽.颈脊髓急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神经电生理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10):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颈脊髓急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神经电生理学分析
  
DOI:
中文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压迫  动物模型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泰安市科研立项项目(No.20074026)
作者单位
刘峰,朱海涛,范新成,靳明萍,杨丽  
摘要点击次数: 2925
全文下载次数: 3112
中文摘要:
      目的利用能够理想模拟脊髓受压的动物模型,分析脊髓在受压过程中的病理特点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研究脊髓损伤与神经功能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压迫组、中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每组8只。轻度压迫组、中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为实验组,分别选用直径为1.0 mm、2.0 mm和3.0 mm的球囊导入至C6~7平面,造成轻、中、重三种程度的脊髓压迫性损伤。记录不同时间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形,观察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切取损伤节段的脊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脊髓损伤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后肢的运动功能与诱发电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神经元细胞损伤数目越多,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则CSEP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越明显。动物脊髓压迫后,即刻进行诱发电位测试,中度压迫组CSEP波幅从4.2 μV下降至2.2 μV,而MEP波幅则从24.7 μV下降至5.3 μV,提示在监测脊髓运动功能时,MEP比CSEP更加敏感。 结论选用带球囊的导管作为实验性动物颈脊髓急性压迫模型的压迫物,可使脊髓压迫实验模型简单化、标准化。在不完全脊髓损伤中,诱发电位的变化和病理损伤有明显的相关性。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