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周凯欣,欧海宁,郑栋,黄彬,卢伟焰.头皮针针刺下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2):936-939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头皮针针刺下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DOI:
中文关键词: 吞咽障碍  头皮针  吞咽训练  电刺激疗法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周凯欣,欧海宁,郑栋,黄彬,卢伟焰 510120广州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 
摘要点击次数: 2454
全文下载次数: 3128
中文摘要:
      目的观察头皮针针刺下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NMES治疗后紧接在头皮针针刺下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NMES治疗后紧接吞咽训练但不采用头皮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的口腔期、咽期、误咽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分级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FSS评分和SS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VFSS各期评分[治疗组:口腔期(2.51±0.56)分、咽期(1.94±0.76)分、误咽时(3.63±0.88)分;对照组:口腔期(2.14±0.65)分、咽期(1.54±0.66)分、误咽时(3.40±0.98)分]较组内治疗前的各期评分均有增加,而治疗后的SSA评分[治疗组(23.20±4.56)分,对照组(25.57±4.69)分]则较组内治疗前[(31.54±3.47)分和(30.89±3.59)分]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FSS各期评分及SSA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VFSS各期评分与治疗前各期评分的差值[(口腔期(1.09±0.61)分、咽期(0.71±0.62)分、误咽时(1.14±0.73)分]均大于对照组[(口腔期(0.74±0.83)分、咽期(0.17±0.45)分、误咽时(0.69±0.53)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等级评分均有下降,才藤等级评分均有上升。治疗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和才藤评分的总有效率均达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皮针针刺下进行吞咽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