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刘慧华,燕铁斌,李胜活,赵俊红,郑修元,何晓阔.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室管膜下区的溴氧尿嘧啶核苷+/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室管膜下区的溴氧尿嘧啶核苷+/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表达的影响
  
DOI:
中文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神经可塑性  室管膜下区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刘慧华,燕铁斌,李胜活,赵俊红,郑修元,何晓阔 51012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刘慧华、燕铁斌、李胜活、赵俊红、郑修元、何晓阔)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李胜活) 
摘要点击次数: 2717
全文下载次数: 2873
中文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溴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FE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制模成功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安慰组和FES组,每组各24只。3组再按治疗时间分为1、3、7和14 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安慰组大鼠瘫痪侧前肢仅贴附表面电极,连接FES治疗仪,关闭机器电源;FES组制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以表面电极刺激瘫痪侧前肢,治疗强度以引起瘫痪侧出现伸腕伸指动作为准(约4~5 mA),每次治疗15 min, 1次/日。治疗前及治疗各时间点(1、3、7和14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法(mNSS)对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评分;使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缺血侧SVZ表达5 BrdU以及GFAP细胞数目的改变。 结果治疗7 d和14 d后,FES组大鼠mNSS评分较其它2组明显改善(P<0.05),其中运动功能评分改善尤为明显(P<0.05)。治疗第3天FES组BrdU阳性细胞、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率与其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各组BrdU阳性细胞、双标阳性细胞数均达到峰值,FES组BrdU阳性细胞、双标阳性率与其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FES组BrdU阳性细胞、双标阳性率与其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ES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