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梁维娣,张志强,孙师,田丽君.超短波电场对金属周围升温变化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5):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超短波电场对金属周围升温变化的影响
  
DOI:
中文关键词: 超短波  金属  温度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梁维娣,张志强,孙师,田丽君  
摘要点击次数: 4248
全文下载次数: 4238
中文摘要:
      探讨超短波电场对金属周围升温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医用超短波治疗仪1档,调谐,输出80 mA,取0.2 ml水作为载体,金属物一端深入水中,改变金属物长度、金属物与电极板间垂直距离、金属物在电磁场中的摆放位置以及超短波的作用时间,采用数字电偶温度表测量不同治疗条件前、后水温的变化。 结果相同条件下,金属线长轴平行于电极板,金属物场外实际长度为10 cm、20 cm、30 cm、50 cm、70 cm、90 cm时,其周围升温分别为4.37℃、8.30℃、18.00℃、20.64℃、32.92℃、38.96℃;金属物长轴平行于电极板,金属线与一侧电极板间垂直间距分别为1.5 cm、3.0 cm、4.5 cm、6.0 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66.03℃、49.37℃、14.80℃、0.87℃;如果金属物长轴垂直于电极板,金属一端与极板间距离为5 cm、9 cm、15 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56.10℃、26.64℃、11.07℃;金属与电场边缘的垂直间距为0 cm、5 cm、10 cm、15 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25.32℃、10.26℃、2.88℃、1.53℃;固定长度的金属物,涵盖入电场内的实际长度分别为20 cm、10 cm、0 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2.84℃、4.04℃、7.30℃;同等条件下,改变超短波作用时间为5 min、10 min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24.90℃、39.07℃。当金属物长轴平行置于电极板正中间位置,且金属完全置于电场内并远离极板边缘时,通过减短金属物的长度、两极板间的距离以及超短波的作用时间,可降低金属物周围的升温幅度。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