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苇,郑余银,高勇,徐辉,陈翔.电针联合体表胃起搏治疗脊髓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205-209
扫码阅读全文
|
电针联合体表胃起搏治疗脊髓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电针 体表胃起搏 脊髓损伤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080140) |
|
摘要点击次数: 3853 |
全文下载次数: 4448 |
中文摘要: |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体表胃起搏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 方法选取SCI并发胃动力紊乱/胃功能障碍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电针治疗组每日给予1次电针治疗,每次30min,胃起搏治疗组每日给予2次胃起搏治疗,每次30min,联合治疗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辅以胃起搏治疗。治疗前、治疗10d后(治疗后),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痛、上腹不适、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均有所好转(P<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总评分分别为[(8.87±1.53)分]、[(8.46±2.13)分]、[(8.23±1.7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分别为[(3.23±1.04)分]、[(3.57±1.36)分]、[(2.84±1.31)分],组间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电针治疗组及胃起搏治疗组(P<0.05)。与电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胃起搏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除餐前B%外,剩余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所有胃电图检查指标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B%、T%较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或体表胃起搏治疗均能有效改善SCI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及胃电图电生理指标,两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的疗效。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