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苑,梁群林,崔尧,朱美红,顾旭东.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1):29-31
扫码阅读全文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动作观察疗法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1504);浙江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LY12H17004);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AY21031-9) |
|
摘要点击次数: 4396 |
全文下载次数: 4721 |
中文摘要: |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MNs)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8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2组疗程均为16周,每周治疗10次。于治疗前和治疗4、8、16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同时计算2组患者治疗4、8、16周后3个时间点的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的差值,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治疗4周、8周、16周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2.50±9.32)分、(36.35±8.32)分、(41.32±13.45)分,BI评分分别为(67.41±16.81)分、(78.74±15.63)分、(93.85±13.45)分,与组内治疗前及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6周后,观察组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的差值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点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MNs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