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龚元勋,王述菊,王彦春,曾晓玲,甘水咏,梁艳.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γ干扰素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10):751-755
扫码阅读全文
|
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γ干扰素的影响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 酪氨酸羟化酶 γ-干扰素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863);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308);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Q20121608) |
|
摘要点击次数: 3723 |
全文下载次数: 4175 |
中文摘要: |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经颈背部注射鱼藤酮[1mg/kg,溶于一定比例二甲亚砜(DMSO)和生理盐水中,浓度0.25mg/ml],假手术组经颈背部注射同剂量的DMSO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正常组不进行特殊干预。PD大鼠造模成功后,在电针组大鼠“风府”、“太冲”穴位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4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及敞箱实验。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4组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磷酸化c-Jun和IFN-γ的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综合征,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敞箱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19.12±2.34)分]、垂直运动活性[(5.27±1.04)分]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后,大鼠运动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0.183±0.021)表达显著减少,磷酸化c-Jun(0.388±0.028)和IFN-γ蛋白(0.453±0.033)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0.324±0.054)表达有所减少,磷酸化的c-Jun(0.207±0.059)和IFN-γ蛋白(0.239±0.022)表达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明显增加,磷酸化的c-Jun和IFN-γ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降低大鼠黑质区c-Jun及炎症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对PD模型大鼠体内JNK信号通路及疾病进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