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朱红军,张大伟,昝云强,刘传道,冯金法,沈卫东,杨卫新.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厚度与下尿道功能的关系[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185-189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厚度与下尿道功能的关系
  
DOI:
中文关键词: 逼尿肌厚度  超声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下尿道功能障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CYRUS TANG FOUNDATION(USA)资助
作者单位
朱红军,张大伟,昝云强,刘传道,冯金法,沈卫东,杨卫新 215006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朱红军、张大伟、昝云强、刘传道、冯金法、杨卫新)影像科(沈卫东) 
摘要点击次数: 4051
全文下载次数: 4427
中文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下尿道功能障碍(NLUTD)患者逼尿肌厚度(DWT)的变化,探讨患者DWT与膀胱容量(BC)及下尿道功能障碍类型的关系,并评估DWT在脊髓损伤患者风险预判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成年脊髓损伤合并下泌尿道功能障碍的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正常成年受试者41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尿流动力学和最大膀胱容量(MBC)检测,并采用8~13MHz线阵超声探头测定膀胱前壁的DWT。根据逼尿肌漏尿点压,将病例组分为高危患者(逼尿肌漏尿点压≥40cmH2O)和低危患者(逼尿肌漏尿点压<40cmH2O),并鉴别高危患者与低危患者的DWT临界值。 结果MBC时,病例组DWT为(0.97±0.31)mm,对照组DWT为(0.59±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失协调(A型)患者的DWT为(1.10±0.34)mm,较逼尿肌无收缩而尿道外括约肌有收缩(C型)患者的DWT增加显著(P<0.05)。病例组DWT与逼尿肌漏尿点压存在相关性(r=0.77, P<0.01),当DWT≥0.87mm(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58.6%)可作为预判NLUTD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风险的临界值。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DWT显著增加,且DWT与逼尿肌漏尿点压呈正相关,表明DWT可用于脊髓损伤后NLUTD患者肾脏损害的风险评估。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