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Lokomat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8):626-629
扫码阅读全文
|
Lokomat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步态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支撑课题(20276112D) |
|
摘要点击次数: 4098 |
全文下载次数: 5066 |
中文摘要: |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将下肢功能偏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机器人组(2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自行训练;机器人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连续训练10周(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分别评测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肌张力和髋膝关节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间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机器人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27.09±4.95)分、(17.43±1.97)°和(29.17±2.20)°,与组内治疗前的(11.82±3.12)分、(9.42±1.42)°、(13.84±2.95)°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4.55±10.09)分、(9.94±2.42)°和(26.36±1.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肌力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机器人组和治疗组的各项肌力肌张力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器人组治疗后各项肌力肌张力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计算髋、膝关节活动度与下肢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性,下肢运动功能与髋、膝关节活动度均呈正相关。 结论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并降低肌张力,进一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