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孙圣刚,曹学兵.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其行为学评估[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11):
扫码阅读全文
|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其行为学评估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左旋多巴 异动症 异常不自主运动 大鼠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4337 |
全文下载次数: 4261 |
中文摘要: |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特点,以及探寻有效评估异动症大鼠行为学特点的客观方法。 方法对6-羟多巴胺损毁致帕金森病(PD)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1 d,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并对其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黑质(SN)及腹侧被盖部(VTA)区域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 结果PD大鼠在慢性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会逐渐出现AIM,各个体间AIM开始出现的时间、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等差异较大。LID组与非LID组比较,前者VTA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而SN部位则减少不显著。NMDA受体拮抗剂MK-801能明显抑制大鼠刻板动作的发生,而对其旋转行为无明显影响。经左旋多巴治疗后,PD大鼠损毁灶对侧前肢运动功能明显增强,且经左旋多巴持续治疗后,大鼠逐渐出现AIM并呈进行性发展,对侧前肢运动功能亦逐渐减退。 结论由慢性左旋多巴治疗PD大鼠诱导其产生的AIM与人类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具有相似的特点,为人类LID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经济、实用的动物模型;同时发现AIM评分方法及动物前肢功能实验是评估PD大鼠异动症及运动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