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东,罗勇,谢鹏.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NF-κB活性及其活化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10):
扫码阅读全文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NF-κB活性及其活化的影响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顶核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 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70606);重庆市科委应用基础项目(渝科计[2002]18-93);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渝中医[2002]42-30);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渝科计[2003]43-6) |
|
摘要点击次数: 4249 |
全文下载次数: 4100 |
中文摘要: |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其活化的基本规律,并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其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FNS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时间均为2 h,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缺血2 h/再灌注3,6,12和24 h组。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FNS治疗组在缺血2 h再灌注即刻给予FNS治疗1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核抽提物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核抽提物中NF-κB DNA的结合活性。 结果正常组大鼠脑组织核抽提物中有少量NF-κB p65蛋白,NF-κB DNA结合活性较弱。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即再灌注3,6,12和24 h,NF-κB p65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其中再灌注6 h和12 h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NF-κB p65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再灌注3 h<再灌注6 h<再灌注12 h,再灌注12 h达峰值,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 h时NF-κB 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再灌注6 h和12 h(P<0.05)。模型组NF-κB DNA结合活性除再灌注3 h外,其余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再灌注3 h时,NF-κB DNA结合活性明显弱于组内其余3个时间点(P<0.05),这3个时间点均为高活性状态,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FNS治疗组NF-κB p65蛋白含量及NF-κB DNA结合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其中,再灌注6 h和12 h时,FNS治疗组NF-κB 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P<0.05);再灌注6,12和24 h时,FNS治疗组NF-κB DNA结合活性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P<0.05)。 结论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活化明显,活性增强;FNS可下调NF-κB活化程度,抑制NF-κB DNA结合活性,这可能是FNS具有“抗炎”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