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王伟,李岩,吴华,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李建华.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6):464-467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DOI:
中文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运动功能  脑血管意外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No.2008A153)
作者单位
王伟,李岩,吴华,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李建华 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王伟、李岩、吴华、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李建华) 
摘要点击次数: 2775
全文下载次数: 3057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及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水平(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能独立步行(FAC分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5例(23.8%)和8例(38.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独立步行患者分别增加到12例(57.1%)和18例(85.7%),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步行功能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