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武,刘恒炼,王伟,黄光英.不同方法针刺足三里对脑功能调节效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9):.-
扫码阅读全文
|
不同方法针刺足三里对脑功能调节效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刺穴位 磁共振成像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3878 |
全文下载次数: 4229 |
中文摘要: |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后,穴位得气与未得气时脑相关功能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上的差异,并初探针刺足三里的机制。 方法20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根据针刺方案的不同分成A组和B组,A组先行得气操作,1周后行未得气操作;B组则先行不得气操作,于1周后行得气操作。2组受试者均针刺左侧足三里,实施得气与不得气两种状态,并进行即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过程包括静息期和刺激期,通过fMRI获得刺激期与静息期的脑功能图像,并进行分析。 结果针刺足三里后,fMRI显示,得气与未得气2种针刺状态的语言、运动、认知相关功能区及边缘系统等脑区的脑功能变化均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①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状态,语言、运动、认知相关的功能区及边缘系统的激活效应,可能为针刺足三里后促进失语、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机理之一。②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状态,边缘系统和相关脑功能区的负激活效应,可能与临床上针刺左侧足三里所具有的镇痛、调节植物神经及中枢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内脏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相关。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