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殷翠萍,岳寿伟,王晓聆.不同物理因子对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3):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不同物理因子对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DOI:
中文关键词: 体外透皮吸收  新乌头碱  直流电  脉冲电  超声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殷翠萍,岳寿伟,王晓聆  
摘要点击次数: 2814
全文下载次数: 2961
中文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物理因子促新乌头碱(MA)透皮吸收的效果,同时测定新乌头碱透入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方法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新乌头碱的色谱峰(Y)与含量(X,μg)的标准曲线。选取成年大鼠28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各组大鼠分别在直流电场、低频脉冲电场、超声场及自由透皮条件下进行离体鼠皮的透皮吸收实验。分离各组大鼠背部皮肤,建立离体透皮吸收模型,采用V-C渗透池,将离体鼠皮置于供药池及接受池之间,角质层面向供药池侧。以含生药3 g/ml浓度的生川乌提取液作为释放液,生理盐水作为接受液。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后10,20,30,40及50 min时从接受液中取样,根据已求得的Y-X标准曲线测定各取样液中新乌头碱的浓度以及各时间点(t,min)新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Q,μg/cm2)。通过Q-t曲线图求得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的渗透速率(J,μg?cm-2?min-1),并以此为参数观察不同物理因子干预条件下新乌头碱的透皮吸收状况以及药物透过量与时间的关系。 结果在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开始后50 min内,检测到自由透皮组、超声促透组、脉冲电促透组、直流电促透组的渗透速率J分别为4.168,6.111,12.268及12.623 μg?cm-2?min-1;对各组的曲线渗透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超声促透组和自由透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脉冲电促透组、直流电促透组分别与自由透皮组比较,发现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流电促透组与脉冲电促透组比较,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新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均呈持续性增长。 结论在体外透皮吸收过程中,超声对新乌头碱的促透作用不大,直流电和脉冲电的促透作用较明显;直流电与脉冲电促透作用两者间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各组自实验开始后50 min内,其新乌头碱的透皮量均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多。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