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朱小莹,李永忠,王姝晓,等.筋针针刺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5,47(7):646-649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筋针针刺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DOI:10.3760/cma.j.cn421666-20241223-00950
中文关键词: 筋针  非特异性下背痛  扳机点  核心稳定性训练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面上)项目(2024KY1123);浙江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5ZL391)
作者单位
朱小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 310020 
李永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 310020 
王姝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 310020 
蔡耐心 浙江省青春医院杭州 310020 
庄一渝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 310020 
摘要点击次数: 904
全文下载次数: 41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筋针针刺腰部扳机点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腰椎牵引、中频电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筋针针刺腰部扳机点及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单一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关节位置误差(JPE)测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竖脊肌屈曲-放松(FR)测试对2组患者本体感觉功能、疼痛、腰椎功能及核心肌群协调性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JPE、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PE[(2.80±1.03)°]、疼痛VAS评分[(1.40±0.86)分]及ODI指数评分[(15.80±7.85)%]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竖脊肌屈曲-放松比值(FRR)均显著提高(P<0.05),执行躯干最大自主屈曲(MVF)动作时竖脊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竖脊肌FRR(16.74±9.87)及RMS值[(4.51±2.23) μV]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筋针针刺腰部扳机点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显著改善NLBP患者核心肌群协调性、腰部本体感觉及腰椎功能,加速疼痛缓解,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