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斌,张宇,吕子萌,等.电针关键肌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5,47(7):642-645
扫码阅读全文
|
电针关键肌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
|
|
DOI:10.3760/cma.j.cn421666-20241121-00924 |
中文关键词: 电针 Mulligan手法 关键肌 肩袖损伤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2018-474);安徽省中医优势专科(推拿科)专科建设项目[(2022)34号)] |
|
摘要点击次数: 939 |
全文下载次数: 49 |
中文摘要: |
目的 观察电针关键肌联合Mulligan手法对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急性肩袖损伤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针联合Mulligan手法,观察组采用电针关键肌联合Mulligan手法。常规电针和电针关键肌均为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活动度(ROM)、红外热成像检查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和健、患侧肩背温度差。 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CLA评分分别为(21.32±1.56)分和(19.94±1.63)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和外展的ROM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肩关节前屈的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2、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健、患侧的肩背温差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健、患侧的肩背温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关键肌联合Mulligan手法可显著改善急性肩袖损伤患者的肩痛、肩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