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李威,李丹,任凯,等.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45(4):349-351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3.04.013
中文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臀肌挛缩症  核心稳定性  下肢运动功能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项目(CWKY-2017-04)
作者单位
李威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 643000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贡 643000 
李丹 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自贡 643000 
任凯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 643000
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成都 610041 
胥慧敏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 643000 
周蜜娟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 643000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贡 643000 
赵宜莲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 643000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贡 643000 
章荣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 643000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贡 643000 
摘要点击次数: 2118
全文下载次数: 2892
中文摘要: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3)和对照组(n=12)。2组患者于臀肌挛缩症术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4天开始悬吊运动,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12周。于治疗前和入组12周后(治疗后)采用GMC功能量化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GMC程度和疗效,同时测量其双下肢假性长度差。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MC功能量化量表评分的美观得分和总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分别为(0.48±0.17)cm和(0.80±0.46)cm,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可更为显著地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步态和双下肢假性长度差。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