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边仁秀,吴方超,何晴,等.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及特征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9):805-807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及特征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0.09.008
中文关键词: 长期卧床  脑卒中  盆底肌肌力  表面肌电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8249623)
作者单位
边仁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 310000 
吴方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 310000 
何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 310000 
胡金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 310000 
李建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 310000 
摘要点击次数: 2932
全文下载次数: 3181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特征。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其下肢Brunnstrom分期结果将其分为卧床组(≤3期)及对照组(>3期),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分阶段运动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AM1000B型生物反馈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 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在放松阶段、后基线阶段其盆底肌电波幅及变异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Ⅱ类(快型)肌纤维、Ⅱ类(快型)&Ⅰ类(慢型)肌纤维、Ⅰ类(慢型)肌纤维波幅均显著高于卧床组水平(P<0.05),变异性均明显低于卧床组水平(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Ⅰ类、Ⅱ类肌纤维波幅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中卧床组盆底肌纤维波幅与正常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纤维收缩时变异性均与正常值范围较接近,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盆底肌功能障碍,且长期卧床能加重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程度。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