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杨光,王一鸣,等.虚拟现实治疗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7):517-519
扫码阅读全文
|
虚拟现实治疗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
|
|
DOI: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9.07.009 |
中文关键词: 虚拟现实治疗技术 创伤性脑损伤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Z1511000040151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216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72208) |
|
摘要点击次数: 3906 |
全文下载次数: 5177 |
中文摘要: |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治疗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探讨虚拟现实技术促进TBI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机制。 方法 选取TBI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分别测定患者血清IGF-1含量,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GF-1、FMA-UE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时的血清IGF-1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较组内治疗前血清IGF-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时,2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康复组同时间点比较,虚拟现实组治疗4周IGF-1(322.45±81.62)、FMA-UE[(47.76±8.41)分]及MBI评分[(74.29±9.08)分]较高(P<0.05)。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高TBI患者的血清IGF-1含量,改善其上肢功能和ADL能力。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