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冯淑曼,李学,杨红旗,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5):361-363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DOI: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9.05.011
中文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肌痉挛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冯淑曼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03 
李学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03 
杨红旗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03 
王冰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03 
摘要点击次数: 3985
全文下载次数: 5232
中文摘要:
      目的 前瞻性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和残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下肢痉挛的多发性硬化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辅助训练,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和功能残疾扩展量表(EDSS)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步行能力及残疾水平。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MAS分级、FAC分级及EDSS评分[对照组(3.36±1.06)、(4.03±1.64)和(5.03±1.39)分;治疗组(2.74±1.05)、(4.12±1.57)和(3.98±1.53)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对照组(4.11±1.02)、(3.11±1.38)和(6.21±1.57)分;治疗组(4.21±1.13)、(3.07±1.27)和(6.07±1.15)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AS分级和E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FAC分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下肢肌痉挛程度和残疾水平。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