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熙,姜贵云,范飞,孙丽楠.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0):765-768
扫码阅读全文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康复训练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河北省2017年度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指导性项目(20170882) |
|
摘要点击次数: 4254 |
全文下载次数: 4929 |
中文摘要: |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CNLBP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集患者两侧竖脊肌和多裂肌肌电信号,分析其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及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本研究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竖脊肌、多裂肌RMS及MF痛侧与对侧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发现2组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RMS较治疗前明显增高,M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痛侧竖脊肌、多裂肌RMS[分别为(33.65±6.43)μV、(28.46±4.54)μV]均较对照组增高,MF[分别为(77.45±13.08)Hz、(68.30±8.61)Hz]均较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64±0.81)分、(2.04±0.61)分]及JOA评分[分别为(23.40±1.58)分、(25.76±1.2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CNLBP患者疼痛程度,增强腰部核心肌群控制能力,提高脊柱稳定性,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