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吴建贤,黄金华,童光磊,张敏,李红,徐梅,赵敬璞,汪国宏.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模式的效果-成本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1):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模式的效果-成本分析
  
DOI:
中文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  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效果-成本分析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吴建贤,黄金华,童光磊,张敏,李红,徐梅,赵敬璞,汪国宏  
摘要点击次数: 2779
全文下载次数: 3185
中文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康复模式对小儿脑性瘫痪产生的经济学效果。 方法将153例脑瘫患儿分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组(n=52)、医院内康复组(n=50)和无干预措施组(n=51),分别施行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医院内康复模式和无干预措施治疗。3组均于入组时、第3和第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88评估表(GMFM-88)、费用统计表进行评估。 结果入组时,3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各项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第3和第6个月,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组与医院内康复组患儿和无干预措施组比较,其粗大运动功能的总百分比、月百分比和月相对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无干预措施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和第6个月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每提高1分的费用分别为(101.87±97.59)元,(75.11±45.75)元,而医院内康复组为(387.21±54.76)元,(170.31±123.16)元,前者比后者低2~3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医院内康复适用于脑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而医院-社区-家庭康复适用于脑瘫患儿的长期康复,且可减少患儿康复费用的支出,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脑瘫康复模式。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