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陈清,姚琦,陈望燕,陈沛,刘卫红,张碧波,王瑛.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激素灌注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5):382-385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
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激素灌注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DOI:
中文关键词: 外耳道灌注  声频共振  听觉丧失,突发性  地塞米松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重点项目(WX16A01)
作者单位
陈清,姚琦,陈望燕,陈沛,刘卫红,张碧波,王瑛 430061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陈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姚琦、陈望燕、陈沛、刘卫红、张碧波、王瑛) 
摘要点击次数: 3036
全文下载次数: 4924
中文摘要:
      目的观察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地塞米松灌注与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SHL)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29例SH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激素组、声频组、联合组。所有患者均给予SHL常规治疗(金纳多、前列地尔、维生素等)及心理疏导;激素组60例,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声频组54例,给予以CZT-8f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地塞米松灌注治疗;联合组55例,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ZT-8f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用同一纯音电测听仪检测4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并评估和比较4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的变化及其疗效。 结果治疗后2、4、8周,联合组的平均听阈值分别为(51.18±18.48)、(41.95±19.13)和(37.17±18.89)dB,治疗后的4周和8周,与其余3组同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74.55%、78.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激素组的平均听阈值分别为(55.74±16.23)、(50.89±18.41)、(48.93±17.84)dB,声频组分别为(59.69±17.94)、(53.21±19.28)、(48.22±17.86)dB,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70.00%、68.33%,声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9.26%、66.67%、70.37%,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的平均听阈值组内比较,仅联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2周组内比较,联合组、声频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激素灌注治疗SHL与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途径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持平,且前者治疗效果更缓慢持久;两种激素给药途径联合使用具有提高SHL患者远期听力水平的相对优势。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